郑州新郑:锚定三大主导产业,黄帝故里加速崛起丨龙头昂起来①

最新信息

郑州新郑:锚定三大主导产业,黄帝故里加速崛起丨龙头昂起来①
2024-02-26 20:53:00
编者按
  郡县治则天下安,县域强则国家富。初步核算,2023年郑州GDP超过1.36万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8%,增速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。郑州都市圈正式晋级“国家队”,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,“郑龙头”加速昂起。
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、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、3月4日在京召开,为充分展现河南县域发展脉络,大河财立方“河南经济地理”调研组选取郑州多个县市为发展样本,重磅推出“龙头昂起来”,全景展现郑州县域产业的转型升级、变迁之路。
  【大河财立方记者段伟朵文马腾飞摄影】新郑之新,新在何处?
  神州路、中华路、七国路……漫步新郑市的大街小巷,处处可见历史沉淀的印记——这是8000年裴李岗文化、5000年黄帝文化、2700年郑韩文化,孕育出的新郑鲜明而独特的小城风貌、文化底蕴、人文精神。
  新郑之新,新在黄帝文化的绵延不绝、传承吟哦、老调新唱。
  新郑之新,新在产业发展的砥砺前行、与时俱进、推陈出新。
  新郑之新,新在奋斗精神的敢想敢干、生生不息、新益求新。
萌芽:接过烫手山芋
  新郑的现代工业,发源于哪个年代、发迹于哪个领域?在新郑人的印象里,有着久远却清晰的答案。
  “20世纪70年代末,新郑市还是新郑县,与全国其他县类似,工业、服务业尚不发达,全县经济支撑以农业为主。”新郑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贺立军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,1978年,新郑县全年GDP是1.7亿元左右,一二三产均不过亿。此后,二产、三产开始在新郑大地上逐步复苏、萌芽、发展。
  1982年宪法明确了“各尽所能、按劳分配”的原则,各地经济发展有了清晰的指向。要不要干、怎么干、干成啥样?不少有识之士开始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  同年,一家始建于1969年的部队家属小厂移交新郑地方,更名为新郑县制药厂。不过,此后8年,这个小厂先后换过7个厂长,却渐渐资不抵债,处于停产状态。
  1990年,一次看似不起眼的会谈为小厂的发展带来转机。时任新郑县常务副县长的戴来正、医药局局长黄新运,找到了38岁的周遂成,希望他能接下这副重担——药厂尚有63名职工亟待养家糊口。
  周遂成何许人也?这要从始建于1970年的豫新制药厂说起。作为新郑地区医药领域一枝独秀的国企,豫新制药厂当时发展势头良好。周遂成建厂初期就在这里工作,20年间积攒了丰富的从业经验,时任豫新制药厂供销科科长。年轻人敢想敢干,新郑县领导便找上门。
  要不要放弃稳定的“铁饭碗”去接这个烫手山芋?周遂成并未犹豫太久。干!这是对药厂职工的无声承诺,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想象。1991年,周遂成辞掉公职,在五年租赁承包合同上签上名字。他卖掉个人的房产、摩托车及几棵树,凑了15万元,作为小药厂的启动资金,停业很久的机器再次轰隆隆运转了起来,这正是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遂成药业)的前身。
  1981年,高中毕业后的新郑小伙石聚彬脑瓜子灵活,开始寻找新的出路。20岁这年,他尝试将家乡的红枣卖到广州、深圳等地,小生意做得不错,成为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,获取了人生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  1992年,石聚彬承包了孟庄干鲜果加工厂,并借着中国申办奥运会的热潮,将工厂取名奥星,意为“奥林匹克之星”。凭借着对广州地区消费市场的观察研究,他发现当地人喜欢用枣煲汤,便收购一批鸡心红枣,用人参和枣研发出新产品——鸡心人参枣,非常受消费者欢迎,这个公司即是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好想你)的前身。
  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健康食品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,已经开始在新郑萌芽并发展起来。”新郑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科科长张金辉介绍,不过,这两个产业在当时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,当时新郑的工业支柱,主要依靠两大煤矿、烟草公司等,都属于资源型产业。
发展:全国水针看新郑
  如果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,新郑市几大产业的发展,显示出更为清晰的脉络。
  1994年,新郑迎来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变化——撤县建市。此后,新郑经济发展的步伐显著加快。
  “厂里买个灯泡,买个锯条、铆钉,都得想方设法去找钱,难啊!”谈起创业初期的艰辛,周遂成依然记忆深刻。长期从事药品销售的他,深知高质量且低成本的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  “当时地塞米松的市场需求很大,但原料药主要依赖进口。”遂成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岭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,周遂成凭借销售时期积攒的人脉和资源,找到了天津一家药厂,其生产的地塞米松原料药问津者寡。周遂成从天津带回原料药,带领团队埋头研制,一公斤、一公斤地实验,不断与天津药厂反馈、提升、改良,最终研发出用国产原料药生产的地塞米松。效果不错的前提下,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,“新郑产”地塞米松一时风头无两。
  “药商从全国很多地方赶来,为了抢先拿到药,有人甚至带着成麻袋的现金过来排队。”回忆当时的火爆场景,李建岭言语中依然隐藏不住自豪。随后,遂成药业接连开发的十多个新产品继续推向市场,销量持续增长,创业前5年,遂成药业完成了涅槃重生,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。
  有起,就有落。
  曾经被无数人艳羡的豫新制药厂职工,在1993年迎来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。作为郑州市第一批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,豫新制药厂变更为郑州豫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。但此后企业发展并不一帆风顺,2000年后,企业经营陷入困境,迎来重组。
  “我们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,通过招商引资,迎来了新股东,注入资本,企业逐步盘活。”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润弘制药)董事会秘书侯晓丹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,随后,股东几经变化,曾经的郑州豫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如今的润弘制药。
  随后10年,新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,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,遂成药业、润弘制药在这一阶段均迎来了发展黄金期,成为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。其中,新郑市产的小容量注射剂(俗称水针剂)市场占比居全国前列。
  “大家都说,全国水针看河南,河南水针看新郑。”李建岭介绍,2023年,遂成药业销售金额11.6亿元,年水针剂最大产能达到20亿支。
  “公司拥有230余种药品批准文号,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”侯晓丹介绍,近5年,公司累计销售收入近40亿元,累计实现利税5亿元。
  “目前,全市水针剂全年产能超50亿支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用水针剂生产基地。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9家,规模以下企业18家,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,超亿元企业5家。”贺立军介绍,依托润弘制药、遂成药业等企业,新郑市重点发展化学制药、现代中药、兽药、医疗器械、医疗包装等,主要产品涵盖水针剂、胶囊剂、片剂、口服溶液颗粒等。
崛起:食品产业“餐桌”越来越香
  进入新世纪,新郑市的健康食品产业也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。
  随着企业销售额不断增长,石聚彬开始打造红枣的品牌知名度。1998年,石聚彬启用“好想你”品牌。他认为,“好想你”代表着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太含蓄,明明好想你,却从不说出口。“要是看望亲戚朋友送上好想你红枣,自然就能传情达意。”
  几乎在同一时期,一家名为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正龙食品)的企业在新郑成立,主打产品是当时备受群众欢迎的食品——方便面。
  1999年,好想你开出第一家直营店,到2003年已经发展至几百家。市场对高端红枣、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,公司的销售额在2003年实现上亿元。同一年,正龙食品在国内率先开发出首款骨汤方便面品类产品“1元大骨面”,大力倡导快餐食品的营养、健康,这就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象方便面。次年,白象方便面年产量达到50亿包,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方便面行业中排名第三——新郑产的食品,已逐步站稳脚跟,走出河南,走向全国,成为细分行业的翘楚。
  2011年5月20日,在“520”这个与“好想你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日子里,好想你实现上市,成为“中国红枣第一股”,为新郑市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、资本市场培育,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  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企齐聚春满园。随着健康食品产业在新郑市的不断聚集,吃的、喝的,甜的、咸的,各式各样的食品企业开始布局在新郑食品产业的“餐桌”上。除了好想你、白象,诸多知名的食品企业陆续入驻——光明乳业全国首个高端奶制品生产线建在新郑,雪花啤酒西北部七省区生产调度中心也设在了新郑。
  “目前,新郑市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食品产业体系,拥有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的28个,食品企业200多家,拥有占全国市场份额20%的方便食品、25%的枣制品。”贺立军介绍,其中,年产值20亿元以上食品企业2家:中储粮油脂、天康宏展;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:白象食品、雪花啤酒、达利食品;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5家:光明乳业、白象调味品、好想你健康食品、雪燕制粉、人人利食品。形成了以食品制造、农副产品加工、饮料制造、调味品制造为支撑,植物油、保健食品为补充的食品工业体系。2022年实现产值164.6亿元,增加值实现31.4亿元。
布局:芯与屏、智与网
  食品产业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,但新郑市产业布局没有止步于此。新郑北接郑州主城区,东靠航空港区,临郑、临港两大独特的区位优势,让其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  2019年,新郑市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——在新郑经开区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,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;设立2期共30亿元战略新兴信息产业基金,用于资本招商、并购、招引电子信息企业,持续推动企业工艺装备升级、新产品研发应用等,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;配套建成淮河以北唯一一家可实现重金属零排放的专业污水处理厂,为产业发展做好保障。
  随后,新郑市和中金汇融合作率先在省内成立第一支县级产业基金(郑州战新信息产业投资基金),参与投资锐杰微母公司,推动其增资设立郑州子公司,并在新郑市建设落地河南首条、中西部最大的国产SIP芯片研发与高端封装测试项目。
  “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已经离不开芯片,比如计算机、手机、汽车、数字通信等。其中,就要用到芯片封测技术。”近日,大河财立方记者来到锐杰微位于新郑市的厂区探访,锐杰微公共事业部总监田蕾介绍,锐杰微创始总部位于成都,选择在新郑投资建设生产基地,就是看中了当地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高校资源,产学研优势突出。
  锐杰微在新郑的生产线项目2019年9月签约落地,主要建设国产化SiP芯片研制及规模化高端封装造基地,从事SiP芯片研发及封装测试生产,应用于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处理器芯片,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,智能汽车电子,航空航天、船舶雷达等核心产业。该项目2023年新投资一亿多元新建FC产线,目前落地投资超4.5亿元,已建设6条芯片封装生产线,单月封装芯片6000万颗,该项目填补了河南省高端芯片封测领域的空白。
  “我们可以提供Chiplet&高端芯片设计和工艺全流程的封测制造方案,业务领域聚焦复杂芯片封装设计&仿真、规模化加工制造及成品测试,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封装设计标准、生产管控流程、质量保证体系,配备先进规模化的封测产线。”田蕾说,目前,锐杰微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、郑州市电子信息50强、河南省先进封装研究中心等荣誉,拥有软著、核心专利超70项。
  2020年6月,新郑市引入郑州华思光电5G新基建中部生产基地项目,该项目由深圳市鑫达辉软性线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。项目总投资30亿元,占地120亩,主要建设OLED柔性显示电路板、COB软硬多层高精密电路板、MiniLED直显及背光模组生产基地,主要运用于显示模块、光学模块、指纹模组、摄像头模组等领域。项目分两期建设,一期总投资11亿元,占地面积60亩,主要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柔性线路板生产线及12条MiniLED直显生产线,其中MiniLED直显生产线填补了河南直显领域的空白。
  “我们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围绕 ‘龙头带动、芯屏联动、集群配套、链式延伸’的思路,着力发展新型显示及终端、集成电路、智能硬件三大核心产业及5G 通信、工业电子两大支撑产业,打造‘3+2’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芯、屏、网完整联动的产业链。”新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,
  此外,积极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方面,全市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46家,规模以下企业86家,年产值超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家(恒天铜业、运达造纸设备、莱茵汽车、颐尔福、恒天特种电缆、源泉制冷);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(恒天铜业),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(运达造纸设备、格德格瑞),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(莱茵汽车、恒华电力等)。依托恒天铜业、运达造纸设备、莱茵汽车等骨干企业,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零部件、智能制造仪器仪表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配套、新能源汽车电池、汽车发动机等,2022年实现产值32.4亿元,增加值实现6.8亿元。
谋势:“三足鼎立”实现新跨越
  “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,新郑市产业由原来的煤炭建材、农副产品加工、医药等传统产业向高精尖产业蜕变,确立健康食品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”新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,1994年新郑撤县建市后,30年间不断突破产业转型升级,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,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县(市)首位。据统计,三次产业比由1993年末的13.6:69.6:16.8 调整为2022年的3.5:42.5:54.0。
  不过,该负责人也坦言,新郑目前仍面临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深、传统产业大而不强、经济外向度低、高端产业要素匮乏、产业用地资源有限等突出问题。
  “下一步,我们将坚持制造强市战略,抢抓先进地区制造业转移机遇,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制造业由量大到质强的新跨越。持续坚持新发展理念,全力打造以国际化、现代化为突出特色的郑州南部重要对外开放高地,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。”贺立军介绍,健康食品方面,实施“三品”(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)战略,聚焦休闲食品赛道,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,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休闲食品企业,鼓励本土优势企业在产品端和渠道端双向发力,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,确立“六大”重点发展领域(以方便食品、枣制品加工为重点领域,以饮料制品、调味食品、啤酒以及面粉精加工为延伸方向),做大做强健康食品优势产业。
  生物医药方面,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,将新郑生物医药产业“小集群”融入港区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“大集群”,实现集群互动、协同发展,支持遂成药业、润弘制药等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药,提升核心竞争力;依托不饱和产能,积极对接国内知名药企,全力争取引入新产能。鼓励发展生物制药、现代中药、健康服务、新型医疗器械等行业,加紧对接伟林恒昌、宗匠科技等企业,开建浩正医疗产业园,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,尽快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
  智能制造方面,实施“创新驱动”战略,加快壮大战略新兴产业。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。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发展,围绕“龙头带动、芯屏联动、集群配套、链式延伸”的思路,着力发展新型显示及终端、集成电路、智能硬件三大核心产业及5G 通信、工业电子两大支撑产业,打造“3+2”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“芯”“屏”“网”完整联动的产业链。加快薛店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,推动华思光电全面建成,再引育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上下游配套企业5家以上,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成链成势,尽快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二是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。依托恒天铜业、运达造纸设备等骨干企业,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零部件、智能制造仪器仪表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配套、新能源汽车电池、汽车发动机等领域,强力攻坚重点项目,争取康佳白色家电尽快签约落地,森乐智能装备快速竣工投产。紧盯周边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,重点布局需就地配套的零部件企业,积极招引德濠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,开建威博达汽车智能制造、天海汽车电线束生产基地,尽快打造百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
  此外,实施“三新”战略,抢先布局风口产业。紧盯产业新能源、新场景、新业态,抢先布局风口产业,重点发展储能电池、氢储能、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,建设电池储能系统、超级电容储能系统、氢能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,抢先布局储能产业新赛道,力争招引新型储能项目2个以上。聚焦汽车后市场,谋划建设汽车后市场文创园,着力打造集汽车销售、展览展示、汽车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主题园区。依托“临郑临港”独特交通区位,着力布局航空偏好型、枢纽偏好型产业。
  创“新”引领,开拓进取,这边风景“郑”好!
(文章来源:大河财立方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郑州新郑:锚定三大主导产业,黄帝故里加速崛起丨龙头昂起来①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