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 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

最新信息

防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 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
2023-12-19 00:04:00
近日,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《关于防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指出,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,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。
  数字技术的发展,加速了政务“上云”的步伐,互联网+政务促进了办公的信息化便利化,本应是简化基层工作的一桩好事,但也催生了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,成为基层干部的新烦恼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全面推进数字政务高质量发展,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、减真负。
  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最直观的表现就是“三多”:一是网络工作群多,二是工作应用软件多,三是政务公众账号多。
  每个基层干部的手机里几乎都有几十个微信群,有的是条线部门的,有的是项目小组,有的是专项工作。在群里还不能“静默”,不仅需要及时回复,有的还要定时定点打卡,基层干部每天要花很多时间盯着手机看,惟恐漏掉一条信息。
  政务App过多过滥,每个部门都有App,有的甚至有好几个,有基层干部笑称“挨个登录一遍手机都要瘫痪”。更要命的是不仅要打卡签到,每天还要在每个App上完成拍照转发等一系列任务。
  很多政务公众账号原本没有多少人阅读,于是有关部门干脆下达考核指标,要求必须关注,或在指定时间内要求发动干部群众共同完成转发、点赞、阅读量等任务……
  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和其他形式主义一样,具有劳民伤财、无补实际等共性,同时还会产生其他一些严重危害。一方面,数据弄虚作假几乎成为心照不宣的应付考核的“魔法”;另一方面,源源不断的信息从“云”里跳出来,各种任务五花八门,不但耗费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,而且让基层工作进一步碎片化,久而久之,“从群众中来”便成了“从群里来”,到“群里去”。
  “指尖上的政务”为的是带来“指尖上的便捷”,而不是负担,“屏对屏”为的是让群众“少跑路”,而不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竖起“一道墙”。
  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让基层苦不堪言,早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。2023年7月4日,《浙江日报》刊登的《浙江重拳治理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》的文章显示,自今年2月以来,由浙江省纪委监委牵头,省级8家职能部门横向协作、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,浙江开展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专项整治。
  现在,随着《意见》的发布,意味着对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的全国统一治理正式开始。
  “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、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建设、使用和安全管理,适用本意见”,加强立项审核、突出便捷集约、限制强制功能、防止“空壳”“僵尸”、防止强制使用、防止过度留痕、防止滥用排名、防止多头填报……清楚表明《意见》聚焦的是基层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,所提出的措施反映了基层干部的普遍诉求。
  “突出便捷集约”,那么像过去各系统、各部门那样各自设置数据壁垒也就行不通了;“限制强制功能”,那么动辄要求基层干部打卡签到的做法将得到严格规制;“防止过度留痕”,意味着“指尖事务”能精简的要尽量精简,因为毕竟“指尖”不能代替“脚尖”,只有先从繁琐的“指尖事务”解脱出来,基层干部才有可能深入基层深入实际。
  和治理任何形式主义一样,治理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重点在落实,关键在监督。《意见》就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了将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问题纳入群众监督范围、组织抽查评估等办法。网友则建议还需要配套一定的惩戒措施。结合这些方法,相信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蔓延的趋势会得到根本扭转。
(文章来源:南方都市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防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 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